南宁 众所周知,生老病死并非常人所能控制之事,为了能够让亲人的灵魂,在死后安详归天,我国民众千百年来,都会小心翼翼的将其尸首保存完整,埋藏于地下,以期对方能够在不久之后顺利进入另一个世界。 带着对逝去亲人美好的祝愿,土葬作为一种我国传统丧葬仪式,在广大炎黄子孙的长期实践中,逐渐形成了一种约定成俗的风俗习惯。 只是随着社会经济、科技的不断创新、进步,土葬逐渐被更加环保、节能、便捷的火葬方式所代替。如今,在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下,火葬方式同样面临挑战,极有可能被新兴的“冰葬”技术所取代。正所谓社会面貌日新月异,我们永远猜不到下一秒将会发生什么。 多年前火葬取代土葬 关于丧葬仪式,最令人耳熟能详的形式,莫过于在我国流行数千年之久的土葬仪式,其中“入土为安”的儒家思想令无数丧失亲人的百姓,从中得到丝丝慰藉。 不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,在大众心中早已根深蒂固的土葬方式,却在新中国成立之初,迎来了“火葬”方式的激烈挑战。 火葬方式采用高温焚化阶段,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,将去世者的尸体进行焚烧化灰,最后只留下一抔骨灰供亲人怀念。 相较于传统土葬方式,火葬方式处理周期短、保存时占地面积小,且几乎杜绝了尸体腐化带来的大气及土地资源的环境污染,是一种过去近百年来一直被大众所认可且沿用的新型丧葬方式。 当然,任何事物在试行之初,都会毫无例外地因为其全新且陌生的面貌而遭到大家的排斥。火葬虽然早在古代时期,就早已畅行于我国少数民族之间,但是其真正开始进入我国绝大多数民众的生活,则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。 建国之初,社会生活百废待兴,火葬则作为一种较为先进、环保的丧葬仪式,得到了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。由于百姓心中依然留存着入土为安的传统封建观念,因而火葬最初的出现并不受大家欢迎。 而国家主席毛泽东,为了提升火葬方式的推行速率,牵头率领广大高级政府官员签署了遗体火化协议,这才令火葬这一新型丧葬方式迅速于全国打开局面。 如今“冰葬”成为可能 火葬在我国推行几十年之久,早已凭借自身诸多优势,得到了广大民众的广泛认可及流行。但是,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,一代更比一代强。火葬虽好,却依然要经受岁月的考验。 在近百年后,人类社会相较于之前取得更加长足的进步,尤其是在科学技术方面,几乎每隔数年就会有众多颠覆性创新型科技问世,从而在带动全社会运行机制进行“新陈代谢”的同时,为广大群众勾勒出更加明媚灿烂的未来。 如今,据相关资料显示,新型“冰葬”技术不仅悄然问世,并且已经在武汉进行了试验性实践,取得了重大成功。如若小范围试行期间没有发生重大问题,不出所料,冰葬将会在不久的未来,代替火葬而为人类实现丧葬方式的再度升级。 所谓冰葬,即采用低达零下196摄氏度的液态氮气存储逝者遗体。由于低温氮气的特殊环境,遗体很快会出现剧烈脱水状态。 待遗体脱水完毕,将其传送入专门的超声波震动设备之中。短短几分钟之后,遗体便会化为一抔粉末,而其生前所使用过的金属器官配件、饰物等则会被过滤取出。 随后,遗体粉末将会被盛放在特制的仪器中,进行安葬。而这种用来盛放尸体粉末的容器,则并非普通的瓶瓶罐罐,而是一种由木薯粉之类材料制成的骨灰盒。 经过地下环境的长期放置,则会逐渐分解与土地融为一体,而其中所装有的骨灰,也会随之归于自然,成为万物生长的养分以形成良性循环。 这种冰葬技术,看似也是如火葬一般,对于逝者遗体进行了粉化处理,但却有着几项火葬技术所难以企及的优势。首先,冰葬技术采用低温冻干且超声波粉碎技术,全程没有任何化学物质排出。 而火葬则需要自然或化学材料高温煅烧,不仅对于相关资源有所耗费,而且在处理过程中,难以避免的会因遗体焚烧而产生大量污染性、甚至有毒的气体,从而污染自然环境。 其次,冰葬技术所产生的骨灰,以及其盛放容器,因为更加天然的加工而容易分解,从而回归自然、滋养自然。而火葬所形成的骨灰虽然经过长期的分解,也可以与自然融为一体,但其传统的骨灰盒却因自身材质而不易分解,从而只能加重大自然的环境负担。 这种再次得到升级创新的丧葬方式,最初于北美爱斯基摩人那里出现,不过其方式较为传统,仅仅是将逝者置于特制的冰窟中而已。后期之所以会和低温冻干、超声波粉碎等现代科技所接轨,则是由瑞典科学家创新而成。 因为技术十分新奇,起初并没有多少国家愿意接受,而韩国作为一个亚洲少有的先进国家,则首当其冲对于这一冰葬技术伸出了橄榄枝。有了韩国作为“第一个吃螃蟹的人”,对于冰葬技术进行反复试验,加之其诸多独一无二的处理优势,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自然也不甘示弱。 2011年2月22日,掌握冰葬技术的韩国大田保健大学殡葬教授张万十一行教授,受邀前往我国进行冰葬技术的传授及交流。经过深入且详细的技术及理论交流,我国相关专家也对其冰葬技术表现出极大认可并且基本掌握。 为了这一新型环保科技型丧葬技术能够迅速在我国得到推广,武汉地区已经对于这一技术进行了实验推行,并且成效显著。 任重而道远 当然,即便如此,冰葬技术在全国范围内的运行推广却依然需要一定的周期。首先,冰葬技术在施行过程中需要采用多项现代科技,对于运营人员的科技掌握能力具有较高要求。 其次,冰葬技术由于尚未形成规模,其处理过程中所应用到的多项技术及材料,多价值昂贵、成本过高,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无疑是一种额外的经济负担。因而在其尚未形成规模、降低成本之前,始终难以赢得大众的喜爱。 最后,冰葬技术对于自然环境的保护而言具有重大意义,但是普通知识水平的老百姓又很难从眼前事物洞察其长远利益,从而也会影响冰葬技术的大范围推广。 因而,冰葬技术千般好,也有着取代火葬的必然优势,但是其真正得到推广及认可,却依然是一场持久战,需要全体民众携手努力,共同为社会的美好明天而奋斗。 免责声明: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,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。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。 ![]() |
1
![]() 鲜花 |
1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
业界动态|佰企网
2025-04-29
2025-04-29
2025-04-29
2025-04-29
2025-04-29
请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