浙江
写在前面: 三胎生育政策来了! 打从昨天官方新闻一出来,朋友圈和妈妈群都变得很为之欢乐,大家都在纷纷调侃“二胎都生不起,还生什么三胎”。 为什么现在提倡生三胎了,大家反而都很反感呢? 以前的时候计划生育严格,物质条件也很是贫瘠,但是咱们的父母辈会想尽法子偷着生,甚至宁愿交罚款。可是现如今政策允许生了,怎么反而都不生了呢?也不过是前后三十年,普通民众的生育意识没有提高怎么反而降低了。 我不是社会学家,但是我通过讲一个三十年前的“生了四个孩子的农村妈妈”的故事,看看她现在怎么样了,过得好不好? 01 月梅(化名)出生于1959年,她是家里的第四个孩子,确切地说应该是第五个孩子,月梅上面还有一个姐姐,但是被养到6岁的时候,夭折了。 在五六十年代的农村,一个家里有五六个孩子是很正常的:一是因为思想观念的原因,大家都认为多子多福;二是因为当时的条件太差了,孩子不好养活很容易夭折,所以也会多生孩子。三是孩子意味着劳力,生了孩子可以帮家里多干活。四是不懂避孕,有了就生。 大家普遍都认为,有孩子就有希望,一家人就得互帮互助,人多力量大。你要是家里人多,谁敢欺负你?
五六十年代的农村条件是很差的,大家能吃饱饭就不错了,吃上白面都是奢望。月梅打从有记忆开始就帮着家里边干活儿,编席子、编篮子、编草鞋、下地干农活等等。那时候兄妹之间差的岁数都挺大的,结婚也早,生孩子也早,月梅的大哥生了五个孩子,有几个还是月梅帮着带大的。 “谁不干活呢,我大姐出的力比我还多,她没出嫁的时候在生产队扛土,那个大堤都是他们一筐筐堆起来的。不能让我爹多出力,我姐得多干,那时候都生怕把男人给累病了,毕竟男人是主力。我大姐18岁就出嫁了,自此给家里干活就少了。而我二十五岁才出嫁,我就没停过,一直给家里干活。那时候我们不会抱怨,因为生来就是如此,穿得破破烂烂,吃饱就不错了。我很不喜欢吃红薯叶子馍,吃得烧心啊,穷困的年代,吃够了。” 月梅还是有幸读过书的,不过她读书很晚,一上就上了四年级,刚开始跟不上,她就把自己的形状给背下来。月梅不会拼音,到后来她认识很多字,但是唯独不会拼音,因为没学过。 月梅出嫁晚,主要是因为要帮家里面干活儿,她嫂子不放人,大哥大嫂生了五个孩子,可不是得让月梅帮忙带大啊。她的婚事全是大哥大嫂做主,最后挑来挑去,挑了一个隔壁村最穷的。 多年后,月梅很是后悔,我当初怎么不去教学呢,哎,光顾着帮家里干活了,没想起来。而且即便是想起来了,估计她大嫂也不会让她去的,她大嫂就是老师,指望着这个小姑子帮她养孩子干农活呢。 月梅嫁的老公也很穷:她老公是没有爹的,很早就因病去世了。婆婆一个人带大五个孩子,反正那个年代是孩子能养活就行,活着已经是奢望,哪里有人关心活的是什么质量呢? 出生的时候生活就那么苦,好像也不会抱怨了,因为再苦能苦到哪里去,活着就已经很不错了,反正就是用尽力气拼尽全力好好地活着。这里说个题外话,我婆婆是55年的人,那时候农村有多穷,我婆婆跟我说她差点饿死,属于命悬一线被救了回来。可想而知,那个年代的人有多苦。
02 婆婆很强势,欺软怕硬,月梅被婆婆折磨跟欺负,那个年代的恶婆婆还真的挺多的,这个年代倒是真的不多。月梅记忆深刻,她生的第一个孩子是儿子,有次生病闷气都快闷死了,可是婆婆就是不给钱看病。最后是月梅抱着孩子哭着走回娘家去。 老公很孝顺,还是妈宝,也不会疼人,月梅能指望谁呢。 月梅后来赌气跟婆婆分了家,“我自己干,我干多少吃多少”。月梅跟她老公是1984年结婚的,结婚第一年就生了儿子。那时候虽然有了计划生育,但是农村一向会多生孩子,主要是大家的思想观念一时还没转变过来,还是觉得“生男孩好,多生孩子好”。 为了再拼一个男孩,月梅也就继续生了。第二个是个女孩,她老公一听说是个女孩子,气得连红糖都不称了。第三个第四个仍然是个女孩,月梅后来又怀孕了,但是坚决不要了,已经有四个孩子,生下来怎么养呢,再说这四个后面俩都是“强”要的。 因为超生,老三老四东躲西藏的,老四连大衣柜也藏过。后来老四快五岁了,最后还是交了罚款。那时候的钱多主贵啊,老三交了800块的罚款,老四交了1500块的罚款,终究是躲不过去的。 也有亲戚劝着月梅把孩子送人,“你看你们家那三个女娃,一个个丫头片子,都是赔钱货,送人得了,自己养能养活吗”。月梅是个负责任的,她不舍得送呀,她一个都不舍得,既然已经生了下来,她就一定要养大,而且得对四个孩子负责到底。 月梅的四个孩子都是在家里生的,生完也没坐月子,她老公不懂得疼人,她生完几乎没怎么休息就又干活了。身为农民,家里有地,你不干活,吃什么。农民是靠天吃饭,靠地吃饭,靠苦力吃饭。人啊,得认命,认“性”没法活,你想任性,可是你有任性的条件吗?
四个孩子怎么带大?还没有婆婆老公帮忙?月梅都是自己一手带大的,经常背着孩子下地干活,要不然就是大的带小的,大闺女三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学着带最小的妹妹了。大人根本就顾不过来,你要干农活,还得想办法多挣钱,哪里能顾得上孩子呢。 月梅老公经常往外跑,做做小生意什么的,四个孩子以及家里的八亩地全都交给了月梅一个人。做一日三餐做所有的家务,还得给四个孩子做鞋做衣服。因为在九十年代,大家是没有多少钱的,鞋子普遍是自己做,做鞋、做衣服、大毛衣,但凡是个女人,都有一手的好针线活。 从九十年代开始,月梅老公就开始跑着做棉花生意,还真的赚到钱了。后来就买了一些机器在家里弄了个小棉花加工厂。从那之后,每逢棉花下来,他们家就“嗡嗡”响个不停。没日没夜地“撕棉花”,收了棉花,加工好个件之后,再往外卖。 很苦很累,不停地熬夜,但是为了生活,你没法子。 月梅没有管过几个孩子的学习,但是有一点她很重视孩子上学,月梅自己读过书,她深知读书的好处,她也相信“读书一定能改变命运”。四个孩子,一到六岁,就被月梅送到学校去读书了。人家说女孩子读什么书,她不听,就让自己闺女读书。 月梅跟老公做棉花生意还是挣到了钱的,九几年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是万元户了。那个年代,只要你胆子大、头脑灵活,遍地是黄金。月梅他们家是村子里第一批富起来的人,但是富起来也不敢乱花钱,毕竟大家都是从苦日子熬过来的。 月梅跟老公有了钱之后也想过去西安做生意,但是考虑孩子实在太多,也就没出去。他们后来提起这件事,经常说“要不是因为孩子多,我们哪里都能去,说不定就真的发大财了”。说到底还是没有发大财的命,毕竟本身的格局也有限。
从2003年往后,这棉花生意就越来越难做了。 那时候村子里开始流行打工的热潮,也有人劝月梅让三个女儿辍学打工。月梅赌着一口气就是不愿意,她对女儿的要求不高,只要学习中等就行,只要她们有学上,她就一定会供到底。三个女儿从很小的时候就跟着月梅干农活,也很是懂事听话,她们一闹着干活苦,月梅就说:“那你们努力读书啊,不努力读书将来跟你妈一样,没办法出人头地。” 三个女儿一个儿子,儿子自然是最受宠的那个。 儿子是老大,很为之乖张,聪明是聪明,就是不努力读书。上了初中后就没再读书了,是他自己不愿意上的。月梅不想让儿子去打工,后来就送他学了门修车的技术,等到年龄到了,送儿子去参军了,这一去部队,就是12年。 三个女儿倒是很争气,学习虽然不是拔尖的,但是都愿意学。月梅不用催,她们几个都知道读书,很知道下苦功夫。女儿们相继考上了初中,然后又上了高中,但是随着生意越来越难做,月梅他们家老本已经没了,钱越来越难挣。 没钱还让孩子读书吗?月梅说“砸锅卖铁也得读,我的女儿不打工也不嫁人赚彩礼钱,我不是那种卖女儿的人”。
03 三个女儿很争气,在农村有一个考上大学就实属不易,月梅家出了三个大学生。 孩子相继考上大学了,一年一个,钱从哪里来呢?光学费都愁死人。月梅的三个孩子真的很懂事,她们上大学的学费是走得“绿色通道”助学贷款,除此之外,三个女儿还在学校勤工俭学,一是学校里勤工办帮忙介绍工作,二是她们利用业余的时间打工。日子过得有多苦,人家孩子一个月有一千块的生活费,他们孩子一年能有一千就不错了,剩下的全是自己挣。 女儿上大学寒暑假都是不回家的,多半都去打工了,不是月梅逼着她们打工,而是她们自己主动去打工,是她们自己想给家里减轻点负担,是她们不想月梅受那么多的苦。 就这样,三个孩子,发传单、卖电脑、火锅店当服务员,什么活都干过,终于把大学读完了,必须得感谢国家的资助政策,不仅让他们助学贷款了,而且在上学的时候还有助学金可以拿。越努力越幸运吧,三个女儿都顺利大学毕业了,毕业之后自己工作还完了所有助学贷款。 打从三个女儿大学一毕业,月梅的苦日子也基本到头了。 女儿们很懂事,上大学的时候就自食其力,毕业之后更是靠自己,不仅不跟家里要钱,而且挣了钱还会主动买东西孝敬月梅。但是月梅都是跟女儿说:“大城市生活不容易,你们一定要顾着自己,你妈我是不需要钱的。” 家里出了三个大学生,村里的人都夸月梅有福气:“你看看你有三个女儿,还都是大学生,将来等着享福吧,这彩礼啊就够你赚的。” 但是月梅说,我不靠女儿赚钱,女儿的彩礼钱我也不会要的,更不会有什么高额彩礼。 女儿们毕业在哪个城市奋斗,月梅不管;女儿们谈恋爱也是自己做主,月梅的要求很简单,不求高攀但也不低嫁,重在人品好。说来也是奇怪了,月梅的女儿都是跟初恋结婚,而且找的都是要一起奋斗那种,跟她们一样是农村出来的大学生,真的没有高攀。 后来一个个结婚的时候,月梅也没要什么彩礼,三万块过过眼就行了,而且男方给的彩礼都被女儿带了回去,不仅如此,月梅又额外给女儿添了两万块钱,每个女儿都一样,结婚都是她给两万块现金的嫁妆。 月梅的儿子后来退伍转业了,继续过着靠自己多努力挣钱的日子。 三个女儿也相继结婚生子,在各自的城市买房定居生活,生活没有大富大贵,但是胜在几个孩子都过得还可以,有一份稳定的工作,而且夫妻一心。三个女儿各自生第一个孩子的时候,月梅还额外又给了她们每人一万块。 “你们三个,结婚给两万,生娃给一万,这往后妈也就不会给你们钱了,剩下的都是你哥的了。我跟你爸拼死拼活干的都是你哥的了。不是重男轻女,而是农村就这样,妈已经对得起你们了。” 女儿们也都懂事,从不会从月梅身上额外索取。
04 女儿们不仅不索取,而且还会主动给月梅钱,但月梅还是拒绝,月梅表示自己还没到养老的时候,“我才61岁,还能干活呢,暂时还不用你们养我”。月梅为女儿着想,但是女儿还是会主动给钱,每逢过年以及月梅生日,女儿都会给钱。一个女儿给一千,月梅也够花了,月梅也不用买衣服,孩子们会主动给她买,都知道孝顺她。 月梅的三个女儿都不在她身边,只有没上成学的儿子在,有人笑话月梅:“你供女儿上学有什么用,一个个都飞那么远,没一个在你身边的。” 月梅说:“我生孩子不是为了绑她们在我身边,我是希望他们有更好的生活,孩子有多大本事就让他们自己飞,那是她们自己所选择的生活。把儿女帮自己眼前是没意义的。我儿子是没读成书,只有留在我身边了。每个孩子的权利都是平等的,看他们自己能不能抓住机会。” 生孩子到底是为了什么?月梅说我希望他们有自己更好的人生,更好的生活。 月梅的心态很好,她现在有两个孙子,三个外孙,两个外孙女。 “我这一辈子那么苦,熬到现在这样的生活也值得了。我过得很开心,我向来是不藏事的,心态好,现在的心态更好。儿子女儿虽然不像人家那特别有出息,但是我已经很成功了,他们一个个生活的都挺好的,没有大富大贵,但是胜在稳定,夫妻和睦,这就足够了。” 月梅今年62岁了,她身体还很好,她老伴现在也很疼她,月梅这大半辈子付出了那么多,倒也值得了。但是月梅说:“如果是放到现在,我也不会生三个孩子,因为现在养孩子跟以前不一样了。我时常想,当初要是没那么多孩子,兴许生活会好过一些,没准儿也走出去发大财了。但是人生是没有办法的,你做出了选择,只有去承担。现代人的生活压力实在是太大了。” 那个30年前,生了四个孩子的农村女人,现在怎么样了? 她如今过得确实挺好,但她是苦了一辈子,苦苦熬过来的。她这一生都没有自己的生活,其实她很有本事,如果真的追求自我,她应该是属于女强人型的,也能干出一番事业。但是生了四个孩子,她就得为四个孩子负责,好在四个孩子也争气,也算是实现了阶层的跨越。 为什么以前条件那么苦偷着生,说到底是观念不一样,生活不一样了。以前的人吃过苦,什么都能将就,现在的人自我意识已经觉醒了。我们更加意识到养的重要性,有几个人能像月梅那样教育出四个好儿女呢?孩子们也都自立,不用她操心,要不然生活真是苦不堪言。 另外要看月梅的育儿观念,她生孩子的目的不是为了养儿防老,也不是为了压榨孩子,而是希望孩子有更好的人生,不管男孩还是女孩,都得有属于自己的人生。就这一点,也不是所有父母都能做到的。 写在最后 月梅的故事是真实的,月梅比我写的还要伟大、通透,她跟儿女们的关系很好,每逢家里边聚会都特别热闹,因为人很多,但是因为各自生活的忙碌,能聚齐的机会很少。 今日话题:你生孩子的目的是为了什么?欢迎留言。 -END- ★作者:YIBAO;情感原创作者,写这个世界温暖的感情事。 ![]() |
1
![]() 鲜花 |
1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
业界动态|佰企网
2025-04-28
2025-04-28
2025-04-28
2025-04-28
2025-04-28
请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