歼灭“北极熊团”的新兴里战斗,时间长达四天五夜(1950年11月27日傍晚-12月2日凌晨)。然而,真正让建制完整的“北极熊团”崩溃覆灭,实际只是其中最后的12个小时。 在短短的12个小时里,“北极熊团”到底遭遇了什么情况?这场最后一战,就发生在“北极熊团”突围逃跑的亡命之路上。 弹尽援绝的“费斯特遣队” 1950年12月1日中午时分,困守新兴里的美军第31团级战斗队(北极熊团、费斯特遣队)已弹尽援绝。前几日的美军空投不仅数量少,而且根本没有最关键的40毫米机关炮弹(M19自行高炮所用)。而在前一晚的战斗中,基本打光了M19自行高炮的炮弹(M19是美军防御时的大杀器),105毫米榴弹炮只剩几发,其他轻重武器弹药也即将告竭。 在这种困境下,第31团级战斗队继任指挥官费斯中校(团长麦克莱恩已重伤被俘)做出重大决定,在没有得到上级命令情况下,率领残部约2000人从新兴里突围。 当日13时,突围正式开始,费斯特遣队匆忙摧毁了带不走的武器。12门105毫米榴弹炮和4门重迫击炮在打光最后几发炮弹后,炮口里都被塞进了白磷手榴弹毁掉。车辆也仅带走了1辆M19自行高炮和2辆M16防空车,以及25辆2.5吨卡车和大约10辆吉普车,其他的几十辆卡车和拖车统统被破坏,因为“北极熊团”没有多余的汽油了。这些被破坏的车辆还要从油箱里将汽油吸出来,灌进逃跑的车辆里。 由于车辆不足,所有卡车只能用来乘坐600余名伤员,其余1400名士兵只能护卫在车队两侧,步行突围。车队领头的,是一辆基本打光弹药的M19自行高炮,还有两辆M16防空车插在队伍中间。在步行队伍里,费斯中校自己的32团1营为先锋,随后分别是第31重迫击炮连、第57野战炮兵营,殿后的则是31团3营残部。 突围开始前,费斯中校通过航空兵联络官斯坦福德海军上尉,向上级请求派出至少八架“海盗”战斗机在上空盘旋,随时进行空中支援。最终,美军“莱特”号航母的六架“海盗”一直伴随着费斯特遣队的最初突围行动。 然而,“北极熊团”的突围在一开始就遭到重大打击,而打击就是来自于“海盗”战斗机。 开场惨剧:己方飞机烧死了15名美军 费斯特遣队刚一出发,就遭到志愿军的猛烈阻击。在费斯中校的命令下,斯坦福德上尉背着甚高频便携式无线电,向空中的“海盗”战斗机发出请求,以打击突围方向上的志愿军火力点。 一架“海盗”迅速投下了一枚凝固汽油弹,结果不偏不倚,落在了车队打头的M19自行高炮旁边,瞬间燃起了一大片火海。M19自行高炮上的乘员,以及一堆1营C连士兵都被烧成了“火人”。 31团团部副官休·罗宾斯少校(特遣队S-4)就坐在相隔的一辆吉普车上,目睹了整个过程,据他所说:“一堵火焰和热量的墙向四面八方冲出,将大约15名士兵裹在致命的火毯里。高温和闪电使我瞬间躲开。回首往事,我可以看到可怕的景象:这些士兵从头到脚都在燃烧,蹒跚着后退,或者在地上滚来滚去,尖叫着请求帮助他们。这时,敌人的子弹源源不断地射入队伍,使我们无法前进。我认出了我的助理军士长戴夫·史密斯中士,他也被火焰裹住而求助无门,距离路边不到10码远,我却无力为他做任何事……”值得注意的是,被凝固汽油弹波及的自行高炮却没有损坏,冲出了火海。 误炸造成的巨大破坏,极大刺激了美军士兵们的神经。一些美军开始四处躲藏,而另一些人却陷入歇斯底里,拼命向前冲,试图跑在突围队伍的最前方,所有步行人员都陷入编制混乱的状态。费斯中校和其他军官拼命喊叫,试图重新恢复秩序,集合这些步兵护卫在车队两侧。 志愿军这边也并不轻松。几乎就在同时,第二架“海盗”投下的凝固汽油弹准确击中了一队正在横跨公路的志愿军队伍。 在突围的时候,美军的弹药已经严重不足,多数都集中给了美军步兵,韩国籍补充兵每人只给了一个弹夹。因此,美海军“莱特”号航母舰载机的狂轰滥炸发挥了关键作用。在空中火力掩护下,费斯特遣队终于突破了新兴里的外围封锁线(志愿军第241团阻击线),沿着公路奔向下碣隅里。 美军车队里的25辆卡车,装载了四天战斗造成的600余名伤员,突围途中又增加了不少新的伤员,每辆车都至少挤进去30人。由于伤员太多,车上已经装不下更多人。一些受伤的韩国兵试图爬上卡车,被卡车两旁的美军步兵直接扯了下来。 休·罗宾斯少校(31团团部副官)刚刚受伤被送上了卡车,他回忆到有一名韩国补充兵拼命爬上了卡车,被他用卡宾枪的枪托砸了下去。同时,他还在卡车内看到道路两旁有不少中美双方士兵的遗体,血液流成了小池塘,而且还冒着蒸汽。 1221高地“致命大拐弯”:几辆装满伤员的卡车摔下悬崖 费斯特遣队的真正“拦路虎”是1221高地。志愿军242团一部在1221高地坚守了四五天,在山上顶住了零下30度的严寒,先歼灭了北上的美军第31团卫生连(10余辆车),又打退了美军10多辆坦克(31团第31坦克连)的北上解围行动,击毁和缴获坦克至少6辆,伴随坦克的上百名美军被打死打伤。242团在绕行1221高地的公路上,还设置了多处路障和火力点,给费斯特遣队造成了很大的麻烦。 另一方面,包围新兴里的志愿军27军四个团(238、239、240、241团),看到“北极熊团”突破包围后,正急忙收拢部队进行追击。 费斯特遣队离开新兴里刚刚几里地后,就被一座断桥拦住去路,整个车队只好从结冰的河道上通过。美军的卡车根本无法通过堆满石头和积雪的河道,只好让半履带的M16防空车一辆接一辆牵引过河。就这么耽误了两个小时,志愿军追击部队刚好赶了上来,美军甚至隔着山谷看到了对面山上正在平行追击的志愿军。 这时,M19和M16防空车的弹药、汽油已消耗干净,根本没法进行火力压制,只能统统被丢弃。斯坦福德上尉呼叫的空中支援,成了“北极熊团”车队唯一有效的撒手锏,不断对两侧山头进行投弹和扫射。 公路右侧的1221高地,以及左侧的山头,纷纷射出密集的子弹,优先打击的是美军车队的司机。满载伤员的卡车驾驶室内,司机不断被打死打伤,好在美军士兵多数都会开车,每倒下一名司机,就会有一名士兵主动替补上去开车。 15点30分左右,在1221高地大拐弯处(红色标志处),美军车队被志愿军设置的一处路障挡了下来。路障由几根粗大的圆木搭成,志愿军战士还以路障为掩护,用机枪不停扫射。这处路障位于刁钻的角度,比其他路障有效得多,“北极熊团”根本无法突破,所有车辆被堵在了1221高地北侧狭窄又陡峭的山坡公路上,接受着子弹和迫击炮弹的洗礼。 “北极熊团”逃跑途中的另一场惨剧在这时发生了。 据32团1营韦斯利·J·柯蒂斯少校(1营S-3)回忆,由于山坡上的道路被冰雪覆盖,美军卡车的轮胎上又没有防滑链条,结果几辆卡车在拥挤之中滑下了悬崖,“其中一辆卡车装满了伤员”。然而事实上,美军现场所有卡车都是装满伤员的,摔下去的几辆卡车无一例外。可以想象出,整车人垂死前的惨叫声,令人不寒而栗。 不仅如此,公路两侧的志愿军火力越来越密集,甚至有人开始投掷白磷手榴弹,在车队里制造出杀伤半径达17米的骇人火焰,沾上白磷火焰的人根本扑不灭这种鬼火,直到被烧死为止。这种白磷手榴弹,偏偏还是“北极熊团”曾丢弃的物资。 在这种绝望状况下,费斯中校跳下了吉普车,带头冲向1221高地山头,身边的美军也纷纷跟上。开始只是几个人,然后是几十人,像滚雪球一样,越来越多的美军爬上了公路旁的陡坡,向1221高地山顶冲去。保守估计,残存的一千多名美军有半数参加了这次冲锋,编制不仅混乱,也没有战术配合,活脱脱就是一场“人海冲锋”。 第二次空中误击和“北极熊团”的崩溃 从1221高地山脊处杀出一条血路,是美军第31团级战斗队唯一的活路。但这次“人海冲锋”,也成了“北极熊团”指挥体系崩溃的标志。 几百名美军杂乱无章地冲向1221高地,被志愿军火力一片又一片打倒,其中就包括了“北极熊团”代理指挥官费斯中校。费斯中校被人抢救下来,送回了吉普车内,但很快他又被打伤,死在了车里。 这时,空地联络官斯坦福德上尉再次发挥了关键作用。在他的引导下,“海盗”战斗机对1221高地不断进行火力压制。17时左右,一个排的美军终于冲上了山脊,打开了突破口。 不过,山脊地带的战况非常混乱,再加上临近黄昏,美军舰载机再次发生误击,对着已抢占山脊的美军一通扫射和轰炸。第57炮兵营军官爱德华·L·马吉尔上尉,当时在最先攻上山脊的队伍里。据他回忆,“我们一进入中国人的战壕,一场空袭就来了,把我们打了个稀巴烂。我们被火箭弹、机关枪和凝固汽油弹搞得焦头烂额……”他还特别回忆道,在空中的四架战斗机里看到了一架F7F“虎猫”,在突围过程中就看到过这么一次,其他飞机一直都是F4U“海盗”。 尽管空中支援造成不少误击伤亡,但这些对“北极熊团”来说即将变成奢望。美军占领1221高地山脊后已经是傍晚,冬季黑夜来的很早,美军舰载机被迫全部返航,“北极熊团”失去了最后的火力屏障,步兵的弹药也基本打光。 此时,“费斯特遣队”已经失去了最高指挥官,多数军官也非死即伤,冲上1221高地的几百名美军完全失去了控制,蜂拥冲向突破口。不少人直接越过了山脊,不顾车队和伤员们的安危,要么沿着湖边,要么直接跑上长津湖水库冰面,径直向下碣隅里逃去。 这些脱队美军逃跑效率极高,从1221高地到下碣隅里的直线距离大约有4-5公里,有人仅用一个多小时就完成了逃跑全程。美军冲上1221高地是17时左右,而下碣隅里的陆战一师在18时30分左右就接待了“费斯特遣队”的第一批幸存者。 令人讽刺的是,第31团级战斗队的整个车队,此时仍装着几百名伤员在1221高地大拐弯处坐以待毙。 “北极熊团”车队的最后覆灭 然而在天黑后,“北极熊团”的车队竟然重新开动了。原来,个别仍活着的美军军官领着几十个有责任心的士兵,从1221高地下来绕到了大拐弯路障的背后,通过两面夹击打通了路障。最终,一部分卡车和吉普车冲过了路障,来到了1221高地南边。 不过,这只是“费斯特遣队”的回光返照。 美军车队仅仅前进一百多米,就被几辆卡车残骸组成的路障挡住,这是美31团卫生连在28日上午被歼灭时留下的车辆,被志愿军利用了一下。美军车队推开残骸继续前进时,又发现了援军的痕迹——美军第31坦克连丢弃的两三辆M4A3E8坦克。 在1221高地和后浦之间,志愿军242团设立了不少类似路障,并且炸断了各个道路桥梁。在黑夜之中,美军车队遇到这些障碍,全都成了没头苍蝇,有的绕到铁路上,有的绕到稻田里,甚至有的开上了湖面,不少车辆在冰雪和泥泞中陷入困境。22时左右,部分车辆才成功回到公路上继续前进。 24时左右,美军逃亡车队再次被一道路障挡下,地点位于1239高地西侧。此时,志愿军追击部队已经包围上来,对美军残存部队展开围剿。其中有几辆卡车被白磷手榴弹烧成了废铁,车上试图顽抗的美军都没能活命。 午夜过后,仅有几辆吉普车逃到了后浦,但是驻守后浦的美军早在前一日就撤到了下碣隅里。这些突围最远的车辆,大概在2日凌晨一两点左右,在后浦被志愿军堵住歼灭,没有一辆漏网。 说句题外话,早先脱队先逃的美军,在午夜前已经有300多人成功逃到下碣隅里了。在随后几天里,“北极熊团”又先后有几百名幸存者进入下碣隅里,其中不少人还是志愿军释放回来的(例如32团1营的米勒少校,这是另外的故事了),但几乎所有幸存者都带着伤。 两天后的12月4日,美军陆战一师汽车运输营指挥官比尔少校偷偷返回“北极熊团”被歼灭的最后战场(大约在1221高地和后浦之间),被志愿军战士们的冷眼旁观下,在车队残骸里数出了300具美军尸体。但是,美军被击毙数字远不止此,在1221高地山坡和北侧公路上,估计还留下了几百具尸体。 最终,美军第31团级战斗队(费斯特遣队、北极熊团)共3200人(包括包围圈外的600余人,如31团团部、第31坦克连和卫生连等),大约有1000余人战死,300余人被俘,幸存者中有1400余人受伤,仅有400余人完好无缺,重新编成了一个临时营(约四个连)跟随陆战一师继续作战。 后来在向咸兴的突围中,“北极熊团”残部又遭到了不小伤亡(包括冻伤),四个连被缩减了一半,但这些伤亡都不属于新兴里战斗了。(作者:陶慕剑) 木材防虫剂 http://www.fsliyuan.com.cn ![]() |
1
![]() 鲜花 |
1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
业界动态|佰企网
2025-04-29
2025-04-29
2025-04-29
2025-04-29
2025-04-29
请发表评论